劃分集團管控類型流傳最為廣泛的是“集團管控三分法”理論。其雛形是20世紀80年代戰略管理大師古爾德等人提出的。企業集團的三種管控文化偏好,經過多次演變,成為根據集團公司對二級單位的集權程度、二級單位業務成熟度、集團總部管理能力等指標綜合分析評估的操作管理型、戰略管理型和財務管理型三類。
操作管理型追求戰略實施和經營思路的嚴格執行,有明確的主導產業,強調各下屬單位經營行為統一,公司整體協調成長。總部的核心功能為資產管理和經營管理,通過業務管理部門對下屬單位的營銷、技術、人力資源、新業務開發等日常經營運作進行直接管理。
為了保證戰略的實施和目標的達成,集團的各種職能管理非常深入。如人事管理不僅負責全集團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負責管理各下屬公司二級管理團隊及業務骨干人員的選拔、任免。在實行這種管控模式的集團中,各下屬企業業務的相關性很高。為了保證總部能夠正確決策并能解決
各種問題,總部的職能人員數量會很多,規模會很龐大。
戰略管理型集團管控追求核心產業發展,有明確的產業選擇,追求公司投資業務的戰略組合優化和協調發展,培育戰略協同效應。總部的核心功能為財務、資產運營和集團整體的戰略規劃,具體業務管理部門職能較弱,對下屬單位以戰略規劃進行管理,各下屬企業(或事業部)同時也要制定自己的業務戰略規劃,并提出達成規劃目標所需投入的資源預算。總部負責審批下屬企業的計劃并給予有附加價值的建議,批準其預算,再交由下屬企業執行。與控股下屬單位的關系通過戰略協調、財務、人事控制和服務而建立。總部不參與具體的日常經營,通過掌握下屬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權,影響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決策和經營活動。
在實行這種管控模式的集團中,各下屬企業業務的相關性也要求很高。為了保證下屬企業目標的實現以及集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集團總部的規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進行綜合平衡、提高集團綜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業間的資源需求、協調各下屬企業之間的矛盾、推行“無邊界企業文化”,高級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經驗的分享等。
財務管理型集團管控以追求投資回報、資本增值為唯一目標,通過投資業務組合的結構優化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總部的核心功能是資產管理,對下屬公司的具體經營和運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會對下屬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進行限定,只對下屬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管理和考核,重點關注財務指標數據的控制。通過控制股權,支配被控股下屬單位的重大產權決策,以達到資本控制目的。
財務管理型公司總部人員精簡,主要是高級財務管理人才,他們通過資本營運手段對被控股下屬公司進行指導、監控,并不斷捕捉資本市場的信息,進行符合投資回報目標的兼并、收購和出賣、轉讓。
廣義的管控模式沒有“最佳”,只有“最適合”。由于影響的因素很多,各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環境和自身條件又各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一個“標準”或“萬能”的模式,也沒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而且它們還必將隨一些外界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就類似于企業軟件定制開發,“合適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