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總結出:目標是邁向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532績效考核模型與足球比賽中的532陣型沒有任何聯系。它是目前國際較為流行的一種績效考核模型。該模型之所以命名為“532”是因為實施該方案的單位在個人、小團隊、單位大團隊的利益調節上更適合用“5”、“3”、“2”的比例進行分配。
532績效考核模型中的“532'‘是指將單件商品的銷售提成假設為”10",其中個人獲益部分為 “5”,小團隊(個人所在部門或小組)獲益部分為“3”,大團隊(整個公司或事業部)獲益部分為“2”;532績效考核模型就是按照個人“5”,小團隊 “3”,大團隊“2”的比例對個人、部門、分公司進行考核的一種利益捆綁方案。
主要內容:
1.主動爭取的客戶。指營銷人員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而爭取到的客戶,與客戶的合作期為1年,以年后的業務量適用于自找上門的客戶。
第一,一般銷售532模型。指按照公司規定的價格底線進行銷售;一般銷售532指銷售1件產品按個人“5”、部門“3”,公司“2”的比例對事先規定的提成額進行分配。
例如,這家分公司規定銷售1件軟件產品的業務提成為10元,那么員工A(假設A在銷售一部)銷售了10件產品后的收益為:
個人的直接利益:10(元)×[5/(5+3+2)]×10(件)=50(元);
銷售一部的分配利益:10(元)×[3/(5+3+2)]×10(件)/3(人)=10元;
整個公司的分配利益:10(元)×[3/(5+3+2)]×10(件)/20(人)=1元
這樣,A因銷售了10件產品的總收益應為50+10+1=61元,這里不包括因他人銷售產品而轉移給A的收益,也不包括可能獲得的完成計劃獎和適用于整個薪酬制度的其他子方案。
第二,計劃獎勵532模型。這是以月為周期,按部門為單位進行考核的。完成計劃的部門,以“5”、“3”、“2”的比例對個人、部門、公司進行獎勵;未完成計劃的部門,無論個人業績多么突出,都不享受計劃獎勵(但不影響適用于個人的其他考核條款)。計劃獎勵資金的來源與義務提成的資金無關。
例如,假設公司規定完成計劃后單位產品獎勵額為1元,銷售一部5月份的計劃定額是300件;現在,銷售一部實際總銷售量為360件,其中A完成了150 件,則A可獲得的獎勵為:75+36牛3.6=114.6元(這里還不包括因其他部門完成任務而轉移的獎勵額),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個人直接獎勵:1(元)×[5/(5+3+2)]×150(件)=75(元);
部門間接獎勵:1(元)×[3/(5+3+2)]×360(件)/3(人)=36元;
公司間接獎勵:1(元)×[2/(5+3+2)]×360(件)/20(人)=3.6元
若銷售一部當月的實際銷售量為290件,A雖然完成了150件,但因所在的銷售一部未能完成當月計劃而不能獲得直接的計劃獎勵,只有可能獲得得其他部門因完成任務而轉移的獎勵。是否獲得計劃獎與個人業績不掛鉤。
第三,超價銷售532模型。指超過規定價格底線而進行的銷售。由于各人的談判能力與技巧不同,銷售的價格往往有所差別;本著能力強多收益的原則,對超過價格底線以上部分的所得,以30%的比例參照“一般銷售532模型”執行。這里的30%比例與整個公司的策略有關,若公司以擴大市場份額為主要目標,不妨將比例定得低些,若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標,并且產品的價格彈性較小時,不妨將比例提高。
2.尋找上門的客戶。尋找上門的客戶包括主動找上門來的客戶和合作期已超過1年的客戶。對于此類業務的績效考核辦法,按“主動爭取客戶”50%的比例實施。當然,這一比例也要因產品種類、市場本身的情況作權衡。
532績效考核模型有以下特點:
1.避免了員工之間由于過度競爭而影響團隊的合作。在按員工個人績效付酬的績效工資制下,員工的個人勞動成果與其勞動報酬之間聯系十分緊密,這種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努力進行獎勵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在需要員工們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出現員工之間的過度競爭,從而影響組織整個目標的實現。532績效考核模型克服了上述缺點,在尊重個人價值前提下,兼顧了團隊利益。
2.努力與績效相聯接的操作性更強。由于組織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組織先期針對員工制定的有些目標任務在員工的努力下未必就能實現。當員工預期自己的任務無法完成,而報酬的很大比例又與任務是否完成相關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員工消極怠工;而532績效考核模型不論員工是否完成任務都可獲得因自己努力而應得的報酬,使努力與績效貼得更近,而不是任務與績效聯系得更緊。
3.更好地體現了公平性。封閉式工資制是目前不少企業采用的一種工資方式,但這種工資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增加了員工間的猜疑和因術公平降低了對公司的忠誠。讓所有員工對所給付的報酬心服口服也是532績效考核模型設計的意圖之一。
532績效考核模型更多地體現的是1種思路、1種方法。在設計考核方案時,必須綜合考慮員工所做工作的性質,包括工作的獨立性和結構性。如果該工作是高獨立性、低結構性的,那么應多考慮個人的價值,不妨采用721的比例進行分配例如國內知名獵頭烽火獵聘公司那樣;如果該工作是低獨立性、高結構性的,那么應多考慮團隊合作所體現的價值,不妨采用442或433,等等。
總體看了一遍,個人認為,所謂的532績效考核,更像是一個薪酬分配體系,而且很多公司也在用,只是分配比例有所出入;而不是績效考核體系,不知道為什么要劃分到績效考核體系呢?
1、考評指標理解誤差
由于考評人對考評指標的理解的差異而造成的誤差。同樣是"優、良、合格、不合格"等標準,但不同的考評人對這些標準的理解會有偏差,同樣一個員工,對于某項相同的工作,甲考評人可能會選"良",乙考評人可能會選"合格"。避免這種誤差,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措施來進行:
1)修改考評內容,讓考評內容更加明晰,使能夠量化的盡可能量化。這樣可以讓考評人能夠更加準確的進行考評;
2)避免讓不同的考評人對相同職務的員工進行考評,盡可能讓同一名考評人進行考評,員工之間的考評結果就具有了可比性;
3)避免對不同職務的員工考評結果進行比較,因為不同職務的考評人不同,所以不同職務之間的比較可靠性較差。
2、光環效應誤差
當一個人有一個顯著的優點的時候,人們會誤以為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同樣的優點。這就是光環效應。在考評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評人工作非常積極主動,考評人可能會誤以為他的工作業績也非常優秀,從而給被考評人較高的評價。在進行考評時,被考評人應該將所有考評人的同一項考評內容同時考評,而不要以人為單位進行考評,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環效應。
3、趨中誤差
考評人傾向于將被考評人的考評結果放置在中間的位置,就會產生趨中誤差。這主要是由于考評人害怕承擔責任或對被考評人不熟悉所造成的。在考評前,對考評人員進行必要的績效考評培訓,消除考評人的後顧之憂,同時避免讓于被考評人不熟悉的考評人進行考評,可以有效的防止趨中誤差。
4、近期誤差
由于人們對最近發生的事情記憶深刻,而對以前發生的事情印象淺顯,所以容易產生近期誤差。考評人往往會用被考評人近一個月的表現來評判一個季度的表現,從而產生誤差。消除近期誤差的最好方法是考評人每月進行一次當月考評記錄,在每季度進行正式的考評時,叁考月度考評記錄來得出正確考評結果。
5、個人偏見誤差
考評人喜歡或不喜歡(熟悉或不熟悉)被考評人,都會對被考評人的考評結果產生影響。考評人往往會給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人較高的評價,而對自己不喜歡(或不熟悉)的人給予較低的評價,這就是個人偏見誤差。采取小組評價或員工互評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個人偏見誤差。
6、壓力誤差
當考評人了解到本次考評的結果會與被考評人的薪酬或職務變更有直接的關系,或者懼怕在考評溝通時受到被考評人的責難,鑒于上述壓力,考評人可能會做出偏高的考評。解決壓力誤差,一方面要注意對考評結果的用途進行保密,一方面在考評培訓時讓考評人掌握考評溝通的技巧。如果考評人不適合進行考評溝通,可以讓人力資源部門代為進行。
7、完美主義誤差
考評人可能是一位完美主義者,他往往放大的被考評人的缺點,從而對被考評人進行了較低的評價,造成了完美主義誤差。解決該誤差,首先要向考評人講明考評的原則和方法,另外可以增加員工自評,與考評人考評進行比較。如果差異過大,應該對該項考評進行認真分析,看是否出現了完美主義錯誤。
8、自我比較誤差
考評人不自覺的將被考評人與自己進行比較,以自己作為衡量被考評人的標準,這樣就會產生自我比較誤差。解決辦法是將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細化和明確,并要求考評人嚴格按照考評要求進行考評。
9、盲點誤差
考評人由于自己有某種缺點,而無法看出被考評人也有同樣的缺點,這就造成了盲點誤差。盲點誤差的解決方法和自我比較誤差的解決方法相同。
]]>二、絕對考評法
三、相對考評法
其主要方法如下:
1、圖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簡單和運用最普遍的績效考核技術之一,一般采用圖尺度表填寫打分的形式進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體中挑選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績效表現者,較之于對其績效進行絕對考核要簡單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別挑選、排列的“最好的”與“最差的”,然后挑選出“第二好的”與“第二差的”,這樣依次進行,直到將所有的被考核人員排列完全為止,從而以優劣排序作為績效考核的結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時也可以使用績效排序表。
3、配對比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種更為細致的通過排序來考核績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點是每一個考核要素都要進行人員間的兩兩比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個考核要素下,每一個人都和其他所有人進行了比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個要素下都獲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強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進行之前就設定好績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將員工的考核結果安排到分布結構里去。
5、關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種通過員工的關鍵行為和行為結果來對其績效水平進行績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員將其下屬員工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非常優秀的行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為事件記錄下來,然后在考核時點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與該員工進行一次面談,根據記錄共同討論來對其績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為錨定等級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對被考核者的工作行為進行觀察、考核,從而評定績效水平的方法。
7、目標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標管理法是現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強調利潤、銷售額和成本這些能帶來成果的結果指標。在目標管理法下,每個員工都確定有若干具體的指標,這些指標是其工作成功開展的關鍵目標,它們的完成情況可以作為評價員工的依據。
]]>